联系方式 Contact

武汉中易软件工程有限公司

地址:光谷创业街10栋C座

电话:027-67849442

商务电话:027-67849880

网址:www.join-easy.com

搜索 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2022汽车行业年度十大关键词

2023-01-04 09:13:23点击:

2022汽车行业年度十大关键词

摘自: 汽车品评 汽车品评 2023-01-03 18:01 发表于北京

2022年,是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疫情冲击、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和外部环境动荡等多重考验,我国汽车产业稳中求进,表现出强大的韧性,取得了非凡成就。回望2022年,“汽车品评”特别梳理出十大行业关键词,作为过去一年车市最直观、最真实的写照。
复工复产显韧性
2022年四月起,上海、吉林等中国汽车工业核心区爆发疫情,两地聚拢了大量主机厂、不计其数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、科研机构,以及吞吐量巨大的物流港口,进而导致了全国范围严重的供应链危机。

在此期间,行业主管部门有效发挥作用,工信部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,做好要素服务保障;交通部积极落实通行费减免等政策。充分体现了政府强大的应急响应能力,确保行业运行回归正常轨道。特殊时期,汽车企业更是充分彰显社会责任,生产抗疫物资,全力驰援抗疫一线,为保民生、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政策救市
车市低迷之际,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,特别是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,堪称激活车市、稳定产销的关键“强心针”。

与此同时,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,稳定了市场大盘。进入三季度,汽车终于市场恢复“正增长”,一系列救市政策终于稳住了销量,为汽车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。
新能源异军突起
2022年,中国汽车市场在重压之下依然以坚定步伐平稳前行,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迎来暴涨,成为推动车市增长的“主引擎”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,1-11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.3万辆和606.7万辆,全年可望超过660万辆,比上年的352万辆增长近一倍,市场占有率也达到25%。

从企业层面来看,2022年前11月比亚迪以累计近160万辆的销量一骑绝尘,而吉利汽车则以312.2%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车企。从车企前十排名来看,除了特斯拉外,九席被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占据,足以证明中国品牌车企的价值所在。
“贵电”的连锁反应
2022年初,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来势汹汹,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深受其害,不少车企因成本压力不得不宣布上调新车官方指导价。锂价等暴涨原因复杂,有供给错配,有对未来高增长预期需求而造成的“恐慌”心理,也有国际资本大肆炒作和投机者囤积居奇等因素导致。

随着物流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,燃油车也于4月初也加入了涨价队伍,涨价风在业内快速蔓延。原材料价格异动,不利于汽车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,探索利润在产业链上合理的分配模式,仍然需要各方努力。
自主品牌“出海”大捷
2022年,中国正在从“汽车消费大国”向“汽车出口强国”转变。并且,中国车企不只是简单出口卖车,他们还在海外建厂、输出技术、扶持当地产业链,将市场优势化为技术优势、生态优势,从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中掌握更多发言权,主导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。
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2022年11月,汽车企业出口32.9万辆,同比增长64.8%。2022年1月-11月,汽车企业出口278.5万辆,同比增长55.3%。全年出口量预计将达到300万辆,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。
新势力再洗牌

国内市场新能源玩家中,率先打开局面的“蔚小理”曾一度奠定了“三巨头”的地位。但2022年,造车新势力也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期,“蔚小理”增速放缓、表现差强人意,哪吒、零跑、AITO问界等新晋自主品牌强势崛起,后来居上,快速改写市场格局。
取消外资股比限制
2022年,中国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,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,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对外资实现全面开放。对外资汽车企业吸引力的不断增强,促使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。2022年11月,宝马集团宣布,其沈阳生产基地将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,投资总额约100亿元。2022年6月,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正式开业。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,是宝马在中国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投资。

大众汽车集团于2022年10月宣布携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,并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;2022年3月,梅赛德斯-奔驰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,聚焦智能互联、自动驾驶等领域。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,股比放开更容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,倒逼国内车企深化改革,加快创新,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禁燃”时间表
过去的一年中,“禁燃”话题掀起了新一波热潮。海外车企方面,本田宣布将完全淘汰内燃机,日产计划2025年开始停售燃油车,通用计划203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。国内车企方面,比亚迪宣称自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;哈弗品牌提出2030年将正式停售燃油车;长安汽车拟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等。

除了车企之外,海南省印发《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,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5%。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固然是大势所趋,但当前的相关社会体系不足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过快提速,全面取代燃油车仍存在一定距离。。“禁燃”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,但不是唯一路径,更不可一蹴而就,我们更应尊重总体市场的自然选择。
自动驾驶“泡沫”破裂
2022年是自动驾驶行业泡沫破裂、回归务实的一年。虽然各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推动普及从未停止,但自动驾驶企业面临的问题却愈发严重,那就是迟迟无法实现盈利,研发投入却犹如无底洞。

国外,专注L4自动驾驶的Argo AI在10月份宣告解散;2年前估值1750亿美元的“自动驾驶领军人”Waymo,估值暴跌到300亿美元;号称要与Waymo、Cruise三分天下的Aurora,已采取裁员、降薪、出售资产等方式削减开支。国内自动驾驶企业不再眼高手低,陆续放弃遥不可及的L4~L5级自动驾驶,快速转投影响用户体验的L2级辅助驾驶,让技术尽快实现商用才是第一要务。
阴霾散去 重现希望
乘用车销量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缩影,11月份,面对消费者总体悲观的收入预期,即使强如“车辆购置税减半”的刺激政策也难以挽回市场颓势,那么全面放开就只是时间问题。伴随12月疫情防控“新十条”的出台,期待已久的“拐点”终于来临,在疫情中苦熬三年的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复苏的转机。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恢复会让汽车市场逐步迎来新的期望,2023年将会是汽车流通行业新征程的全新起点。
结语
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在危机之中,中国汽车人迸发出了极强的斗志,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下,中国汽车产业保持了强大的体系韧性,发挥了中国经济的压舱石的作用,支柱性产业地位得到市场和历史的检验。